很多创作人会把自己的经历、见闻融入创作中,对那多而言,那就是“谋杀”。那多提到,当他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看到夜里月亮照耀着沙漠公路,脑子里想的是,“这是个适合谋杀的地方”。
在那多看来,真实性是优秀的悬疑和犯罪小说必须做到的。作家不能凭空创作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他/她的人物应该是读者可理解的。因此,他自己在创作时会揣摩人性和动机,以及一些犯罪手法和实施效果,也会去实地采访一些案件的相关人员,有时候难免入戏太深。所以在这本《一路去死》中,那多干脆将主角设定为“自己”——这是一位因作品真实性非常强而被读者怀疑真的杀过人的悬疑小说家。
在现场朗诵的环节,那多选择了书中情节紧凑,动作密集堪比画面的一段。他念的时间较其他驻店作家而言长了很多,但全程每个人都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了书中的细节。朗诵结束后,没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纷纷掏出钱包买了一本。确实,当作家在你眼前朗读自己的作品时,这种光彩能超越任何腰封广告、网店宣传语。
1.《三体Ⅲ·死神永生》
刘慈欣
我的《那多灵异手记》也涉及一些科幻的元素,因此当我在阅读其他科幻作品时会代入自己的写作经验。《三体》的前两部,在我看来都是写得很好的,但看到了第三部,我会感叹自己做不到,写不出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他的想象力都根本不够。因为在面对像质子展开、低维空间和高维空间的接触等场景时,如果是我可能会选择略过,但刘慈欣选择的是直面,用他自己的想象力填充了每一个细节,这一点是非常扎实、“硬”的,对此我非常佩服。
2.《白夜行》
东野圭吾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白夜行》和《幻夜》。他在我看来和其他日本的推理作家都不太一样,尤其在这两部作品中,他做的不仅仅是描写密室和诡计,他还很真切地描绘了一个人为什么会去杀人的社会环境。因此,读者阅读时会对凶手抱有同情和理解。他对日本社会的描写和理解非常厚实和深入,这造成了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把他作品中的诡计移到中国的话,很多都是不成立的。而且东野圭吾的作品和欧美悬疑的节奏比较像,都是比较快的,事件是随小说展开而不断变化的,这一点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3.《克苏鲁神话》
这部作品凭空构建了一个恐怖小说的体系,后续很多小说和电视电影都沿用了它。现在的许多短篇小说都是在这个体系上发展出来的,但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生前因为太过超前而不被承认,穷困潦倒地死去了。
在完成了“规定动作”后,那多仔细地逛起了书店,在“古事记”分类下的历史类书籍下凝神看了许久。后来被问起平时看什么类型的书比较多时,他的回答是“社科和悬疑推理小说”。果不其然,在接近闭店时,中国十大那多从书包中掏出了自己的书看了起来——高居翰的《江岸送别》。书被“蹂躏”得有点皱巴,但这也是一种爱书的表现吧。
那多灵异手记
内容版权声明